日期:2022-08-02 17:41:06瀏覽量:23143
前幾天發表了一篇關于電機再制造行業需求的文章,受到了廣大粉絲的熱烈討論。有人認為電機再制造技術是紙上談兵,也有人認為有很大的前景。很多網友期待電機再制造技術的推出,真正解決了電機生產企業和銷售單位面臨的積壓問題。
偶次偶然的機會,一條在朋友圈發現的信息,以及與朋友交流的內容,激發了它Ms.參考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如何將減速調速電機再制造技術從再制造概念轉變為可實施的具體方案,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首先,需要處理西需要處理。目前,電機市場上有多少電機不符合能效要求,這個數字應該非常大,包括已經進入市場且未進入市場的標準化運營商的庫存電機,以及名義上高效且不符合電機市場要求的電機,以及一些被命令淘汰的高耗能電機。
第二,對共性和個性的性能進行比較。不同電機制造商的個性化設計是同一規格電機必須面臨的實際問題。可以提高電機能源效率的實質性措施的適用性有多大?此外,這是一個成本問題。如果不是強制性要求,任何電機所有者都將評估報廢和再制造的成本,無論是否報廢。
三是市場管理漏洞。假如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仍然可行,這類不符合要求的電機可能只是換個行頭。
第四,有效性措施。朋友圈中發現的減速調速電機轉子鋁條被銅條取代。一些朋友在原來的鑄鋁轉子切割后添加了永磁鐵,一些朋友重新設計了大型電機的定子繞組。類似的解決方案對于某些電機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如何做到呢?“廣大”不符合要求的電機再制造確實太難了。
第五,責任和責任。負責任的電機用戶自然會選擇符合要求的電機。負責任的電機制造商不會向市場輸入不符合要求的電機。但并非所有人都會這樣做。清理電機市場可能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即使有了相對成熟的再制造技術,后續的減速調速電機監督和判斷也非常迫切。換句話說,誰來扛電機再制造的旗幟?如何推進這項工作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實際問題。